低碳快讯
北京将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探索与国际碳交易机制接轨
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2-02-22 16:15:33 浏览量: 1476
2月16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继续举行。活动邀请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35家媒体的50余名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北京绿色交易所,深入了解北京市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5%的“十三五”任务。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北京市碳减排的“推进器”,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和全国各地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北京市将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目前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先行先试 北京市试点为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
2013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之一,北京市创新性地探索建立二氧化碳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发电、石化、水泥及服务业等8大行业、800多家重点碳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通过市场手段降低社会综合减碳成本,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进行的探索,有力支撑了全市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提供了经验。
在采访中,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经过8年试点运行,北京市碳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交易较为活跃,碳配额价格稳健上涨,在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碳价最高。2021年碳配额线上成交均价每吨72.86元,最高突破每吨107元。截至2021年底,北京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超过21.1亿元。
以经济杠杆撬动碳排放单位主动减排,北京碳交易试点成效也非常明显。举例来说,北京公交集团于2016年被纳入碳市场管理,积极推进低碳排放的电动车、天然气车替代高碳排放的柴油车,与2016年相比,该单位2020年柴油消耗量下降近60%,碳排放强度下降11%以上。2018年起,其碳排放配额开始富余,2020年富余3.9万吨碳配额,市场价值近270余万元。
北京排水集团通过管理创新,采用沼气、光伏发电等能源替代和节能改造等措施,在污水处理量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碳排放,2020年实现配额富余,并于2021年制订了集团碳中和实施方案,计划在2025年实现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
公众参与 碳普惠引导2100万人次绿色出行
为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北京市基于碳市场框架搭建了碳普惠项目。
在碳交易大厅,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邹毅向记者们讲解并演示了碳交易平台操作流程,市民可通过注册项目平台,以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获得对应的碳减排量。项目组织单位将这些碳减排量集中向主管部门申报,经核定签发的减排量可在北京碳市场上出售。参与项目的市民可将项目组织单位获得收益后所分发的奖励,用于支持植树、保护水系等公益活动,也能兑换成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
碳普惠项目启动至今,平台累计用户量达30余万人,绿色出行量累计为2100万人次。这也是我国首次通过碳市场机制以碳普惠方式,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承建全国CCER交易中心 探索与国际碳交易机制接轨
目前,国家计划启动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制,鼓励不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的企业,主动开发林业碳汇、甲烷回收利用,以及太阳能、风能利用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核证后可作为碳减排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清洁能源等新领域、新技术,实现跨区生态补偿。
基于北京市在碳市场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生态环境部将以部市联建的方式支持北京市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将会涉及哪些产业?中外媒体记者纷纷提问。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介绍,全国CCER交易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方面是推进系统开发,服务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的履约抵消工作。另一方面参与规则制定,为CCER市场重启做好准备。数据显示,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北京绿色交易所已经为全国450多家电厂提供了CCER交易服务,完成1850万吨CCER交易量,交易额6.71亿元。
CCER机制是获得国际认可的机制,除了服务于国内碳减排目标外,也将逐步探索与国际碳交易机制的接轨与合作,成为服务全球应对应气候变化行动的中国方案之一。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